小丸子为你整理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年5月5日,网友“火火火火火”在北海网发表文章:《北海涠洲附近的11-4海上油田到访一条鲸鲨,好漂亮!但是希望它赶紧离开!》,文章提到:
今天,北海涠洲岛附近的中海油涠洲11-4油田B平台惊现一条鲸鲨,绕着平台打转,旁边还有小鱼跟随。鲸鲨不咬人,每年五六月份在涠洲岛附近海域,有缘就能见到。不过近些年被人类捕杀了不少,见到的几率比早年要少很多了。油田附近渔船不少,希望它赶紧走吧!不希望明天在海鲜市场看到它!
年5月7日,网友弹校长又在北海网爆料并吐槽:
几天里连续被鲸鲨刷了两次屏,第一次是出现,第二次是被抓。前几日涠洲油井的鲸鲨,牵动许多北海人的心。连校长晚上和朋友饮酒吹水时候都会说到这件事。然而,在帖子里,校长也发现了一些和大多数网友不一样的“言论”。
今天早上噩耗传来,校长的朋友圈又一次被鲸鲨刷爆,说它已经被捕,昨天在海角路上岸。消息真假校长暂无法确认,也无法确定流传的照片里被抓的这一条鲸鲨是否是油井那一条。其实到底是不是那一条鲸鲨,都已经不重要了。很多人说,鲸鲨被捕,是因为网络的传播。校长不能苟同,这实在是有点本末倒置了。刚才也在原帖中见到小编的一个回复,校长挺有感触,就说说自己的想法。数年前,北海下暴雨时,校长同友人出门,被四处积水堵在路上。朋友刷着手机,对校长说“北海的积水,不是暴雨造成的,是网络造成的。你看早些年没有网络的时候,北海人哪里觉得排水有那么差?”
后来几年,校长又常常见到一种说法,认为社会的不安定是因为媒体报道负面信息造成的,如果没有媒体,就不会有负面,民众的幸福感就会上升,信任度就会增加。令校长吃惊的是,这种言论还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所以,如果没有那位网友的爆料,渔民就不知道那里有鲸鲨,鲸鲨就不会被抓了——是这样吗?北海的传统文化里,打鸟、捕鱼,已经是一种天性习惯。然而北海人都知道,在这些年的过度捕捞下,北海附近海域的海洋资源已经捕捞殆尽,渔船也不得不走得更远。那位网友在帖子中也提到北海附近海域的鲸鲨近年来因为捕杀已经少了许多,希望鲸鲨赶快离开,那边渔船很多。言下之意,进了北海这个圈子,本就已经很难离开,被抓是正常,离开是运气。年初,一只高山秃鹫飞临北海,这件事情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有印象。然而几天后它被人猎杀。当时校长的第一反应也是:如果没有媒体报道,也许它能活下来!活着离开北海!
但是事后想想,它真的能活下来?在枪声此起彼伏的冠头岭,即使没有媒体报道,它真的能活下来?也许媒体的报道的确是加快了它的死亡,但是媒体不是杀死它的凶手。杀死它的凶手,是躲藏在枪管背后那张流着口水的脸。而隐藏在背后的,是北海数百年传统里的“食野味大补”观念。
历年来上出现鸟类、鱼类的帖子,必有一群人在后面流着口水商量着大补。现状已经如此,你怎么能怪网友和媒体。所以,你觉得害死它的元凶到底是谁?是爆料的网友,还是开口就是要去抓的网友?还是把它捕捞上岸的渔船?还是北海的传统观念?
最后啰嗦一句:鲸鲨属于《华盛顿公约》CITESⅡ级保护动物。按照CITES和国家有关规定,对列入CITES附录II的濒危动物,按国家2级重点保护动物管理。捕杀鲸鲨的,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吊销特许猎捕证,并处以相当于猎获物价值10倍以下的罚款。所以,北海的渔监渔政部门,你们该动一动了。
鱿鱼小丸子
撒娇打滚求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ngshaa.com/wxtz/5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