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鲸鲨 > 鲸鲨繁殖方式 > 正文 > 正文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2/7 15:16:25

不论你去了多少地方,

看过多少美丽的风景,

心里始终最牵挂的地方,

永远是我们的故乡。

那是我们生活过的地方,

那里有我们专属的记忆。

今天,

让我们跟随一位老师,

去她牵肠挂肚的故乡看一看!

故乡情

——图/文温殿芹

戊戌七月二十九,我带着对家乡栗树、核桃树、风水松树的诸多好奇,约上老妹,前往生我养我的故乡——遵化市小厂乡庄客村,享受久违的夏日清凉。

车外,道路两旁那翠色的草木,痴迷于自己倔强的脾气,随着酷热的风发出沙沙的声响;车内,悦耳的草原歌曲挤着空隙拥着我们,一路欢声笑语,一路歌声飘逸……我们的车走走停停,随心所欲,用手机收尽这一路的徐徐后退和纷纷欣喜。田野的绿色最是迷人。我想它们在这盛夏最恬淡的,还是尽享着月色下那默默拔节的声响和那悄悄趋于成熟的芳香。我们的车子终于驶进了家乡!我的心绪没有飞扬,眼泪却在眼眶里打起了转转……一坡坡一弯弯,一弯弯一坡坡。燕山脚下,款款栗树深情相拥。胸怀里装下了多少年这里的悲喜故事。一面面坡,一道道坎。我们驻足在曾经和父母一起捡拾核桃的核桃树下,仰望着她,她长大了,她略显些苍老了,她早已被转换了主人。拜见过哥嫂,我们来嬉戏这叮咚的山泉水!她清澈,清澈得数得清河底的每一块沙石;她透明,透明得辨得清每一块沙石的色彩;她自怜,自怜得这里不忍一叶入目!这是大伯生前时种的树,与我家栗树相隔两米并排而立。也是因为这棵树,让我在无数个秋日的黎明前听着妈妈的叮嘱:看好树梢,人家树梢下面的栗子不能捡。我每每在昏昏欲睡中被秋天里几个栗子的渴望吵醒,在我家树梢间不停地用困意朦胧的眼睛丈量,仰望、低头,低头、仰望……

我家这棵宝贝树啊,树冠小,它的栗子个头也小,但是却非常甜啊!如今,兄弟百忙中管理,希望她多多为兄弟一家获益!

当年,爸爸站在树上,一杆子敲击,那裂开了嘴的栗子蹦蹦跳跳窜到石上、沟里、树叶边、草丛下……如今,它承载着风雨,枝叶繁茂,果实累累,也许,这是父母的护佑吧。顺路北往,便是北张泽峪,沟门有几棵老栗树。

看到这棵树,走近,端详,树根是紧抓地面的;树干是条纹盘缠的。我知道,这是主人用专制的树皮铲巧妙地铲出了型儿。

每年秋后,山上的野柴被割光上捆垛起来,到冬天被父辈们推上推车或赶上马车驴车运下山,一路沟坎颠簸,赶上十几里以外的大集,卖上几元、十几元钱,饿着肚子回到家攒起来,以备年货。而那铲下来的树皮也就解短,被用来做饭取暖。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听烧树皮时那灶堂里发出的噼里啪啦的声音——那声音就像过年时小鞭儿的声响。

沿小路坡行到了沟里,随坎而立的便是棵棵大小不一的核桃树,间或种植着梨树或小栗树。

不曾记得,当年白露时节,核桃脱胎队里打核桃时,孩子们纷纷挎上小竹篮来到一棵好剥的核桃树下,等待核桃咣的蹦来,是否就是这棵树呢?但是记得,那一年,大伯把一把剥好的核桃仁放在一块一米见方且光洁的石片上,用干净光滑的小石头压压磨磨,等到压扁压碎了,便被一口送进嘴里,在那石片上留下了一片核桃油的痕迹。我们小孩子则是带上大酱,或是用碗或是用核桃叶包好,用那白嫩嫩的核桃仁蘸上大酱,味道可鲜妙呢。

由此而望,那远处绿油油的山头,亲!就是那第一道毛山尖!那边就是洪山口林场临迁西境了。

当我仰望、端详了那山顶;当我回想那年竟带上学生们扛上小镐、挎上小篮、登上那山腰,迎着山风、闻着花香、勤工俭学采药、拾蘑菇的光景,直到我若有所思地回头走起时,还在想那——丢在山里的钢笔和眼镜,还有我弄丢了的记忆——小敏、小丽、小更、小慧、东东、海艳……你们都还好吧?那噗噗的山风,那圆圆的榛子,那黏黏的蘑菇,那似曾相识的人参,还有你们那可爱灿烂的笑容!回来的路上,不觉中,竟发现了我从没记得的山洞!是防空洞吗?有故事吗?我不知晓。听说是挖过金矿的!但听说现在的人从没进去过。我生来胆小。至今也不敢给这老洞近拍呀!只是远远的咔嚓一下就飞快溜走了!我叮嘱叮嘱:一定不要让孩儿们玩入!也许,妈妈看孩儿时讲的那故事“从前那,有座山,山上有个洞,洞里有个老头。这老头干什么呢?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从前那,有座山……”就源于这里吧。然而,这故事伴随了我语文教学生涯的一生。每接到一个新班,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那个故事几乎都是我幽默风趣地第一次走上这个班的演讲开场白,慢慢的、深情而又神秘地,因为这样有趣味性又有节奏感和吸引力,还很容易引导孩子们的朗读兴趣,而这一刻,我想起了每个孩子的姿态和神情!如今,这故事有情趣地陪伴了儿子也陪伴着孙女的快乐成长。出了沟门,左转而上,是劈柴洼。那山上南坡尽是橡树、栗树、酸枣树、榆钱树……还有葛条漫坡。小时候的那一天,爸爸高兴喝多了酒,妈妈让我拿上镰刀,跑上山坡,割了葛条,气喘吁吁跑回家,给爸爸煮了葛条水来喝,可解酒了!这南坡下就是南张泽峪!沟门老栗树,沟里尽核桃!往里直上二道毛山尖!听老人说,这山顶上有红白相间纹彩的铁杆伫立!用来警示飞机到这上空领域可别低飞!此外,这里还有关于金茄仙蛇守金枪的传说哦!

从此右转,攀岩而过,摄下这生命的坚强!

这是南张泽峪中部南坡下的古老的洞。这个洞好熟悉,可我不知道它的来由,现在的人无人进入过。但愿它是防空洞,战争年代救下好多战士和乡亲。只记得,秋天里,有刺猬,有松鼠,它们携着核桃、栗子、酸枣、大豆等备冬食物,活跃于洞口左右。这坡上,有我童年的趣事。当我们在秋假里,跟从队长打光最后一棵栗树时,我们几个孩童把篮子里的栗子撒到葱郁的阳坡里,等队里散场时,我们就纷纷来到这里捡拾风干了的栗子,好软好甜呢!走过这路弯,南行横穿过被挖截的响咚山谷,便是雨水淤积的浑潭,我叮嘱,我叮嘱,这里一定不许人来!这石崖的柏,你可被鲜花嫉怀?你可被好奇者追随?然而,祈你一切都是成长的肥料,一切都是改变你生命轨迹的动力!因为,你是天意的造化!这山马莲呀,你是春天里的鲜嫩,你是夏天里的淡然,你是秋天里的自由,你是冬天里星火辽源的柴!这里是响咚沟子。沟门到沟里全是核桃树。沟的两坡栽满了栗树。顺南坡而上直达第三道毛山尖。山的那边是秋花峪。与迁西比邻。小心山顶的石头别踩松动,不然会滴露咕噜滚入农家的炕上。

这棵栗树,记载了我和父亲在这山谷上种高粱收红豆的过去。我望着,望着远方!远方是城里的灯火辉煌。那里有我儿时的学堂,那里有我的家,有我工作过的地方,有我父母曾经的渴盼和希望!

从顶而下,绿荫石路弯弯,跟着家嫂寻路而行……曾经,层层的梯田谷穗摇,片片的豆荚炸开角。如今的这里退耕还林,勤劳的父老板栗充钱包。

这绿色啊,她不染尘;这鲜嫩啊,她不唾老;这植被这地毯,她不禁挖踩,她生来与泥土共禅缘!

她,与苦菜缔结连理;她,不攀花儿自在随意。久违的你,是饭花;因为你和榆钱一样,鼓起过农民的肚皮。那时候,压碾子碾榆树皮是件有趣的事情哩。小时候过年初一白面白菜馅饺子,以后就荞麦面掺和榆树皮面包饺子了。做饭锅里的油是用肥肉涂一层的!至今做水饭煮水饺后那黏糊糊的米汤还是舍不得扔掉!有时用来和面煮粥做汤呢!

熟悉的你,承载了多少压力;挣扎的你,有谁为你诉说冤屈!等到山花烂漫时,愿你竦身一摇,顶天立地!

沿路而下,算是走出了沟谷洼。这里,记忆中有个山洞,每当酷热的时候,村民都要到这里乘凉。洞内壁上滴着甘甜的水滴,冬天会呈现石钟乳。也许因为这个洞离民宅特近,安全起见被填了。

这棵树下,曾是一大口水井,供抗旱用的。每到夏天,水溢出来,人们欢唱着、嬉笑着,便在水流的沟里洗涮……那是一副江南水乡的情景。看!这棵树的主人也许是为了纪念这里的水如母亲的乳汁,曾养育过一方人!

我满载收获,回到了起行的小河。每年这河的源头就在南北张泽峪和响咚沟子三处的燕山脚底的处处泉眼里。乡情满载,亲情浓浓。进了家门,坐在饭桌旁,端上一碗大哥精心熬制的绿豆小米稀,嚼着新从黄瓜架上摘下来的用香醋小葱拌的黄瓜,嘎巴稀翠,那叫一个爽!解了渴,饱了肚,来到村里纳凉的老地方。一阵嘘寒问暖,一阵阵嬉笑……不觉中,提到了那时的这里不是柿树,而是顺势排列的洋槐。每到夏季,槐花串串白净净开过后,知了知了声声唤醒午睡的人们,队长拉响挂在第一棵槐树上的大铁钟,人们开始了下午的分工劳动……告别了乡亲,怀着一丝安暖,我和妹妹开车顺下山的崎岖行驶在回家的乡间公路上……我们满载收获,回家!

作者:温殿芹

责任编辑:宁川颉

总编:洪樱方

新闻—

投稿邮箱:zhkhdd

.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ngshaa.com/fzfs/96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鲸鲨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